聚力乐派生活网
杭州

杭州天气新闻

雾霾之外还有什么?
发布时间:2014-03-19 12:04:48
浏览量:5881

    水污染:太湖蓝藻给人们敲响警钟

    2007年5月29日,江苏无锡城区市民忽然发现自来水腥臭难闻,无法饮用,一时间,桶装水价格翻番,超市里的矿泉水纯净水也被抢购一空。
    蓝藻,就是这场饮水危机的始作俑者。从那一年开始,每年的春夏季节,蓝藻都要卷土重来。据江苏省环保厅发布的江苏环境状况公报显示,2008年监测到蓝藻聚集现象104次,2009年大规模爆发48次,2010年78次,2011年82次,2012年85次。
    1、曾经的太湖:苏湖熟,天下足
    “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乡镇,素来被称为鱼米之乡。“在这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蓝藻是什么。”位于太湖湖畔的宜兴市周铁镇分水村的村民说,早些年,村民直接使用太湖水来淘米、洗菜、洗衣和灌溉。
    逾2400平方公里的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因洞庭湖面积萎缩,在一些资料中,太湖已被称为第二大淡水湖。它是上海、苏锡常、杭嘉湖地区最重要的水源,以不到0.4%的土地面积、3%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13%的国内生产总值和19%的财政收入。
    2、蓝藻梦魇:随乡镇企业发展而生
    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太湖人而言,有关蓝藻的梦魇是随乡镇企业的发展伴生的。上世纪80年代,作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位处太湖上游的周铁镇乡镇企业涌现,最终成为宜兴重要的化工工厂基地。“(当时)大多数企业都是作坊式的,生产污水直接就倒到河里、排入太湖。”
    发展的代价是,流域的“心脏”太湖最终蜕变成了一颗千疮百孔、被严重污染的黑“心”。湖水迅速变浑,人们开始发现触水后的皮肤发痒。“大概在1990年底左右,镇上发生了污水毒死秧苗的事。”周铁镇的村民说。
    媒体报道称,从1987年开始,每年排入太湖流域的污水达360亿吨,80%未经处理。“苏南模式对推动改革开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造成一个非常负面的影响,它把污染从城市扩大到农村。”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原局长翁立达说。
    3、治理蓝藻:或许可以许太湖一个美好的未来
    蓝藻爆发后,无锡市政府处理了5名在太湖水危机中治污不力、玩忽职守的直接责任人。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作出重要批示: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多年,但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太湖水污染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这次危机让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步伐加快,江苏水利厅在太湖周边设立了上百个蓝藻打捞点,组织机械打捞船,而打捞上来的藻泥全部供给沼气发电和有机肥生产。2007年至2009年,江苏共打捞125万吨太湖蓝藻,相当于直接从湖里去除了625吨氮、125吨磷。
    这些努力虽然没有将蓝藻斩草除根,但是蓝藻爆发的面积和频率在逐年下降。或许,我们可以许太湖一个美好的未来。

    土壤污染:大地之殇

    近年来,伴随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地不断遭到各种污染的伤害。国土资源部统计表明,目前全国耕种土地面积的10%以上已受重金属污染。环保部南京环科所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约有一半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长三角有的城市连片的农田受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成为“毒土”。
    1、土壤污染致东北黑土减少50%
    占全国粮食总产五分之一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一个并不为多数人了解的严峻事实是,支撑粮食产量的黑土层却在过去半个多世纪里减少了50%,并在继续变薄,几百年才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层正以每年近一厘米的速度消失。照此速度,部分黑土层或将在几十年后消失殆尽,东北这一中国最大粮仓的产能也将遭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吃土吐土,净化土壤,作为土壤的‘义工’,蚯蚓的存在是土壤重要的环境指标,对土壤具有重大意义。”令中国土壤学专家、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教授忧心的是,现在,土壤中的蚯蚓、土鳖及各种有益菌等大量消失,农作物害虫的天敌青蛙的数量大减,自然生态面临危机。
    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周江鸿等人在湖北安徽等地的农田里发现,杀虫剂的使用对稻田节肢动物物种有损害作用,使得稻田天敌和害虫的平衡关系被打破。
    重金属污染的增加,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板结,导致农产品产量与品质下降。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认为,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导致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因此减产100亿公斤。
    环保部门估算,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2、高额土壤修复费谁来埋单
    频繁爆发的污染事故损失惨重,不仅增加了环境保护治理成本,也使社会稳定成本大增,而土壤污染修复所需的费用更是天价。常州农药厂土壤修复需2亿元,无锡胡埭电镀厂重金属铬污染修复费用890万元,苏州化工厂需数亿至数十亿元。高额的土壤修复费哪里来?
    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污染场地的责任理应在企业,然而搬迁出城的大多是老国企,其土地多属于划拨性质,并且这些企业的利润和收益也早已上缴国家,再要求其对污染地块负责,几乎不可能。其中,有的地块还历经多次转手,一些早已倒闭,再去追责难度可想而知。
    针对这样的现状,专家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虽然土地的使用权在不断变更,但土地国有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对治理土壤污染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许纲熙说,政府收回这些土地后,要承担起治理责任,修复好再拍卖。对于未修复的地块,要把治理成本补偿给开发商,督促开发商修复,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公众健康和土壤安全。
    3、土壤污染防治:环保部正制定计划
    “一旦土壤(修复)市场打开,这个市场将会非常大,远远超过大气和水,几十万亿元才能解决土壤问题。”12月8日,在昆山举行的“2013中国环保上市公司峰会”上,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如是说。据庄国泰透露,环保部正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庄国泰透露,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从五个方面考虑,即耕地优先保护,污染源控制,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实行土壤修复示范点,加强土壤环境监管能力。
    今年1月2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近期土壤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下称《工作安排》)。
    庄国泰表示,这个工作安排实际上就是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规划。庄国泰称,行动计划跟工作安排有三方面的差别,一是“长”,行动计划的时间跨度更长。二是“实”,即把行动计划的内容做实。三是“新”,行动计划提出的措施更新,把国家对土壤保护的要求进一步落实。
    庄国泰表示,对土壤实施保护投入只需1元,风险管控需10元,而治理则需100元。从中国现在的监管能力来看,土壤的防治更难。
“如果能做保护性的预测措施,可能会更好。我们比较倾向于土壤环境保护法,现在在探索,最后这个法怎么立,还要由上面拍板。”庄国泰说。

    室内空气污染:明霾好躲,暗毒难防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02年世界卫生报告》中已经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人类健康的十大威胁之一,美国环保署(USEPA)也将室内空气污染列为有关国民健康的首要环境问题之一。调查显示,有近68%的疾病和室内空气污染有关,我国每年由于室内空气污染引起的死亡人数高达11.1万人,室内空气污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量级“隐形杀手”,尤其对儿童和老人的危害更大。
    1、“室内毒气”三大来源:甲醛、烟草、炒菜油烟
    室内空气污染物大致能分为悬浮固体污染物和气体污染物两类,室内空气中的颗粒物来源通常包括燃煤取暖、烟草烟雾、烹调油烟以及室内人为活动等。
    而房屋装修过程中,甲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气体污染物表现往往非常严重,作为尾随家居产品的污染常客,甲醛的危害毋庸多言。室内空气污染主要是由于室内装修,而70%以上的家庭装修存在污染现象。
    吸烟也是最常见、伤害性最大的室内空气污染来源。调查显示,在有人吸烟的公共场所,二手烟中的PM2.5能占到室内PM2.5总量的90%。烟草烟雾中含有的3800余种化合物中,包括苯、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等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在家庭中除了吸烟容易产生二手烟、危害家人健康外,还有很多容易被人忽略的问题容易导致肺癌,比如炒菜时的油烟。中国的烹饪过程中大量采用炸、炒、煎、烤等工艺,产生了大量的油烟气溶胶。油烟看似虚无缥缈,但其中至少含有300多种化学物质,不乏多环芳烃这样的强致癌物质。专家表示,在城市中吸烟的男性比女性多得多,但得肺癌的人数比率却差不多,这和很多女性不注意做饭时的烟气处理有很大关系。
    2、室内空气污染已成呼吸系统疾病高发诱因
    世卫组织明确表示室内空气质量差,是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目前,我国约每5人中就有一人已确诊为慢性病患者,特别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近年来环境变化、废气排放、吸烟、装修等因素造成空气质量不断下降,导致各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全球过半人口都在遭受着室内空气污染的危害,这可能导致36%呼吸系统免疫能力低下的人群患病。
    有研究表明,由于特异性过敏所造成的成人哮喘平均比例大概是30%,而由于尘螨所导致的比例达到18%。据测算,中国30%学生患有过敏性皮炎,而这些过敏性皮炎都与家庭里面的动物皮屑、尘螨有直接关系,过敏性哮喘致病的原因可能存在于室内的每一寸空气里。
    3、控制污染,还需从源头抓起
    现代城市中大部分人近80-9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目前室内污染程度其实要比室外高出2-5倍,其实,室外空气中的PM2.5对人的伤害其实远不如室内空气中的各种有毒物质。
    事实上,许多消费者在室内空气受到污染之后才开始进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减少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策略则是源头控制,即第一时间远离污染物。
    对于室内空气污染的源头控制,还需要做到从制造商、建筑承包商、设计师等在内的供应链上的相关者,应实施最合适的施工流程并选择低排放性的建筑产品。发展室内污染控制技术,使室内的污染物得到控制和分解。
    同时,宣传室内环境污染的危害性,提高广大民众的环保意识,提倡和促进绿色低碳消费。只有内外合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空气污染给人们造成的健康损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