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乐派生活网
杭州

杭州天气新闻

刺痛谁的神经?
发布时间:2014-03-19 13:15:27
浏览量:5831

    刺痛了政府:要GDP还是要环境
    1、产业调整:政府想调又舍不得GDP
    火力发电,江苏全国第一;水泥产量,江苏全国第一;钢铁产量,江苏全国第二。江苏重工业GDP占整个工业的76%,轻工业只占24%。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南京乃至江苏的钢铁、石油、发电、造纸等重工业比重就不断加大,在带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成了高排放,环境污染形势越发严峻。
    尽管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各级政府部门也试图利用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优化升级。但实际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想调整,舍不得;不调整,又不行”的尴尬局面。原因在于重工业企业对于GDP的贡献太大,政府部门对于这类企业的管理,有点“骑虎难下”。
    有网友称:“雾霾主要是煤炭燃烧的后果,其他都是次要因素。大量使用煤炭,各种治理措施都是瞎掰。”产业结构得不到调整,治理污染可谓举步维艰。
    2、旧预案过时,新预案仍未出台
    不同的预警标准,不同的应急预案,或是导致雾霾治理陷入混乱局面的原因。
    对比江苏省今年3月出台的《江苏省大气重污染预警与应急工作方案(暂行)通知》 和南京市今年2月出台的《南京市大气污染预警与应急处置工作方案》不难发现,应急方案大体上都是围绕着企业减排、工地停工、机动车限行这三个方面来着手,不同的只是对污染分级的标准以及应急方案上对细节和程度的把控。
12月4日,雾霾笼盖全省,截至当天上午10时,7市严重雾霾,6市重度雾霾。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周、连云港等地教育局出台应急办法,分别下发停课,或是停止户外活动的通知。
    据媒体报道,江苏正在考虑重新完善应急预案,使得13市的应急预案趋于统一。很可能江苏会按照国家指导意见,将空气污染预警从轻到重分为四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标示,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很可能是在AQI>500时启动。
    正在完善的预案,还将根据污染水平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应急措施,包括公务车限行、重点企业停产限产、中小学和幼儿园停课等。不过也有消息称,各市可以根据自身条件设定更为严格的标准。
  强制性应急措施实施主体关系,到强制性应急措施的具体执行,各地立法所采取的笼统规定的方式,并未明确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在大气污染事件中的角色定位,可能造成政府与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之间对于职责的相互推诿,不利于强制性应急措施的实施。

    企业:大排放导致重污染
    1、大排放量企业撑起江苏经济的大壁江山
    19世纪末,在左宗棠的倡导下,胡思燮建立徐州利国矿务局,江苏的近代工业由此发轫。
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江苏的工业发展已初具规模。这里诞生了“远东第一大厂”——南京永利硫磺铔厂;亦拥有当时亚洲最大的水泥厂——江南水泥厂。
及至新中国成立,国人尚未从“落后就要挨打”的梦魇中摆脱出来。外国列强船坚炮利带来的心理阴影,以及对自强发展的迫切渴望,令国人对工业,尤其是重工业的渴求愈发炙热。江苏亦因此迎来了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1978年,中国开始了GDP排名史,江苏独占鳌头,直至1989年才被广东超越。此后多年,江苏一直保持着第二的位置,仅在    2004至2009年间被山东取代。
    “江苏的重工业GDP占整个工业的76%,轻工业只占24%,重工业比重很大。”江苏省委党校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储东涛说,上世纪80年代,南京乃至江苏的轻工业刚起步,但慢慢的,钢铁、石油、发电、造纸等重工业比重不断加大。
    据悉,2012年江苏水泥产量达到16775万吨,位居全国第一;而在钢铁方面,无论粗钢、钢材还是生铁,2012年江苏省的产量都是全国三甲。
    由这些数据不难想见,重工业在江苏经济中的地位。但企业急剧发展的背后却是城市污染一天天加重。
    2、环境污染究竟多恶劣?
    2002年初,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潘根兴,在南京市各城区做过一次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采样区域存在重金属污染,测出的最高铅含量超过国家标准3倍以上;
    2009年2月20日,江苏省盐城市由于城西水厂原水受酚类化合物污染,致市区大面积断水,20多万居民近67小时无法获取饮用水;
    2011年,江苏省溧阳市上兴镇天山水泥厂与亚峰水泥公司因污染及二次扬尘等问题,致当地多位村民罹患尘肺病等呼吸道疾病;
    2012年8月,江苏启东部分民众为阻止“王子纸业”公司排污入海项目,爆发了群体请愿行动,事后地方政府紧急决定取消该工程……
    与此同时,省内各地的污染企业不断被关停。2007年,江苏省关闭和淘汰规模小、污染重的化工生产企业2713家。仅泰州一地,自2005年至2011年间,被关停取缔的污染企业就多达2099家。
而为了确保环境监管的力度和有效性,政府对环保部门的管理亦尤为严格。来自江苏省高院与省检察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至2013年6月,全省环保领域中,有114名干部因贪腐或渎职被查办。

    三、个人: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帮凶”
    我们是当下环境污染的受害人,但我们自己也在制造着污染物。我们每个人都是雾霾的“帮凶”。
    前些时间,国家提出了汽油生产推行欧5标准,可汽车的拥有者们不高兴了,因为油价会涨。谁污染谁买单,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一旦落到了自己的头上就会不高兴、不愿意。
    人们不喜欢雾霾,但也不愿意放弃汽车;人们讨厌扬尘,却也希望房子多盖一些。雾霾不仅是环保问题,也不仅是经济问题,它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
    事实上,每一脚油门、每一根燃烧的秸秆、每一串红红火火的爆竹后面,是你是我是他,我们是否也在一边抱怨空气质量,一边催化并纵容着“霾”?而空气污染的治理,就仿佛是一盘围棋,在这个棋局里,不同的地方省市、不同的行业都息息相关,要想走出灰霾,只能区域携手运筹帷幄,向根源问题开刀,积极地调结构、削煤炭,才能早日迎来在蓝天下尽情呼吸的那一天。
从这角度来看,每一个人既是恶劣空气的受害者,同时也应该是环境保护的参与者。
    面对雾霾,政府固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顾着发展经济,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企业与我们个人同样该担责,是我们产生了污染源才导致现在的雾霾天。
    雾霾刺痛的是我们每个人的神经,治理雾霾,个人也不能置身事外。